温病学理论与实践 杨进 主编 2009年版
- 资料名称:温病学理论与实践 杨进 主编 2009年版
- 英文名称:
- 文件大小:118.12 MB
- 标准类型:行业图书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下载次数:3209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温病学理论与实践
作者:杨进 主编
出版时间:2009年版
内容简介
温病学是中医专业教学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其重要著作《温病条辨》还被作为中医学的“四大经典”之一。在中医学有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中,温病学也是重要的基础课程。而对中医专业研究生的温病学教材,长期以来各中医院校都在探索之中。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多数以学习温病学的原著为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研究生对单纯学习原文的兴趣不大,所以有的院校又编写了能反映温病学现代研究进展的一些教材,其内容包括了温病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关的老师和学生都感到,中医专业的研究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原著和了解现代的研究进展都是必要的,前者可以进一步夯实研究生的中医学理论基础,为其后的学习、研究温病学原著提供思路和突破口;后者则较为实用,能直接指导研究生今后在临床上的诊疗或开展一些实验室研究。但对于温病学原著的学习,现在一些中医院校不大重视,不仅在本科阶段很少学,在研究生阶段也往往不开设专门课程。所以造成了中医专业研究生的中医基础理论水平较差,在其知识结构里的中医学理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针对这一情况,特别是各级中医教育领导部门已把加强“中医四大典籍”教学作为提高中医学生中医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时,开设温病学原著课程就显得非常必要。我们通过反复论证,认为应在中医专业研究生的教学中增设有关温病学原著的教学内容,以适应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形势和要求。
目录
上篇 温病学术基本理论研究
第一章 温病学术流派
第一节 温疫学派
一、强调特异性致病因素
二、重视尽早采用攻击性的祛邪治疗
三、对后世温病学家的影响
四、简要评价
第二节 主流学派
一、辨证论治纲领的确立
二、病种的划分与证治规范
三、兼收并蓄集大成
四、诊治方面的创新与完善
五、简要评价
第三节 伤寒学派
一、“阳明为成温之薮”的病机观
二、温病初起证治之争
三、强调撤热,重视苦泄
四、简要评价
第四节 兼融学派
一、融汇多种辨证方法,丰富诊法内容
二、处方用药不拘一格,多有创新
三、诸证分类详明,注重瘥后治疗
四、简要评价
第五节 伏温学派
一、伏寒化温说
二、伏火说
三、四时伏气说、伏暑说
四、简要评价
第六节 温病各流派的临床指导意义
第二章 温病病因发病学说
第一节 六淫学说
一、“六淫”的概念
二、六淫病因学说的认识方法
三、六淫病因学说的学术特性
四、六淫病因学说的临床意义
五、六淫病因学说的讨论
第二节 伏气学说
一、学术渊源
二、伏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伏气学说的临床运用
第三节 温毒学说
一、温毒病邪的主要致病特点
二、温毒的临床特征
三、温毒的治疗原则
四、温毒学说的现代研究
第三章 温病辨治理论
第一节 卫气营血辨治理论
一、卫气营血理论的学术源流
二、卫气营血理论的临床意义
三、卫分证辨治
四、气分证辨治
五、营分证辨治
六、血分证辨治
七、卫气营血现代研究述要
第二节 三焦辨治理论
一、三焦理论的学术源流
二、三焦理论的临床意义
三、上焦病辨治
四、中焦病辨治
五、下焦病辨治
六、三焦证治理论的现代研究
七、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第四章 外感热病辨证纲领统一化的探讨
第一节 外感热病学术发展之历史回顾
一、《伤寒论》学术渊源及六经辨证
二、温病学说的发展及卫气营血、三焦辨证
第二节 伤寒与温病的关系及统一的基础
……
第五章 温疫学说
第六章 温病方证体系
第七章 温病理论在内妇科的应用
第八章 温病学的现代实验研究方法
下篇 温病学原著学术研究
第一章 《温热论》
第二章 《湿热病篇》
第三章 《温病条辨》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作者:杨进 主编
出版时间:2009年版
内容简介
温病学是中医专业教学的主要基础课程之一,其重要著作《温病条辨》还被作为中医学的“四大经典”之一。在中医学有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中,温病学也是重要的基础课程。而对中医专业研究生的温病学教材,长期以来各中医院校都在探索之中。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多数以学习温病学的原著为主。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发现研究生对单纯学习原文的兴趣不大,所以有的院校又编写了能反映温病学现代研究进展的一些教材,其内容包括了温病学基本理论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应用的最新进展。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有关的老师和学生都感到,中医专业的研究生进一步学习和研究原著和了解现代的研究进展都是必要的,前者可以进一步夯实研究生的中医学理论基础,为其后的学习、研究温病学原著提供思路和突破口;后者则较为实用,能直接指导研究生今后在临床上的诊疗或开展一些实验室研究。但对于温病学原著的学习,现在一些中医院校不大重视,不仅在本科阶段很少学,在研究生阶段也往往不开设专门课程。所以造成了中医专业研究生的中医基础理论水平较差,在其知识结构里的中医学理论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少。针对这一情况,特别是各级中医教育领导部门已把加强“中医四大典籍”教学作为提高中医学生中医专业水平的重要途径时,开设温病学原著课程就显得非常必要。我们通过反复论证,认为应在中医专业研究生的教学中增设有关温病学原著的教学内容,以适应中医研究生教育的形势和要求。
目录
上篇 温病学术基本理论研究
第一章 温病学术流派
第一节 温疫学派
一、强调特异性致病因素
二、重视尽早采用攻击性的祛邪治疗
三、对后世温病学家的影响
四、简要评价
第二节 主流学派
一、辨证论治纲领的确立
二、病种的划分与证治规范
三、兼收并蓄集大成
四、诊治方面的创新与完善
五、简要评价
第三节 伤寒学派
一、“阳明为成温之薮”的病机观
二、温病初起证治之争
三、强调撤热,重视苦泄
四、简要评价
第四节 兼融学派
一、融汇多种辨证方法,丰富诊法内容
二、处方用药不拘一格,多有创新
三、诸证分类详明,注重瘥后治疗
四、简要评价
第五节 伏温学派
一、伏寒化温说
二、伏火说
三、四时伏气说、伏暑说
四、简要评价
第六节 温病各流派的临床指导意义
第二章 温病病因发病学说
第一节 六淫学说
一、“六淫”的概念
二、六淫病因学说的认识方法
三、六淫病因学说的学术特性
四、六淫病因学说的临床意义
五、六淫病因学说的讨论
第二节 伏气学说
一、学术渊源
二、伏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三、伏气学说的临床运用
第三节 温毒学说
一、温毒病邪的主要致病特点
二、温毒的临床特征
三、温毒的治疗原则
四、温毒学说的现代研究
第三章 温病辨治理论
第一节 卫气营血辨治理论
一、卫气营血理论的学术源流
二、卫气营血理论的临床意义
三、卫分证辨治
四、气分证辨治
五、营分证辨治
六、血分证辨治
七、卫气营血现代研究述要
第二节 三焦辨治理论
一、三焦理论的学术源流
二、三焦理论的临床意义
三、上焦病辨治
四、中焦病辨治
五、下焦病辨治
六、三焦证治理论的现代研究
七、卫气营血辨证与三焦辨证的关系
第四章 外感热病辨证纲领统一化的探讨
第一节 外感热病学术发展之历史回顾
一、《伤寒论》学术渊源及六经辨证
二、温病学说的发展及卫气营血、三焦辨证
第二节 伤寒与温病的关系及统一的基础
……
第五章 温疫学说
第六章 温病方证体系
第七章 温病理论在内妇科的应用
第八章 温病学的现代实验研究方法
下篇 温病学原著学术研究
第一章 《温热论》
第二章 《湿热病篇》
第三章 《温病条辨》
附录
主要参考书目
相关资料
- 血液病诊断与鉴别诊断图谱 吴晓芝 主编 2009年版
- 心肌病用药策略 王福军,罗亚雄 主编 2014年版
- 心电图一本通 基础、练习与提高 朱文青,葛均波 主编 2015年版
- 心内科精彩病例荟萃 苏晞,鄢华 主编 2018年版
- 心血管常见疾病诊疗学 祝庆,王海滨,郭明磊主编 李正光,秦桥基,官庆华 副主编 2011年版
- 特色专科实用手册系列丛书 风湿病特色专科实用手册 钱先 主编 2011年版
- 心血管疾病预防与康复临床路径丛书 运动康复及心理管理 马云,梁辰 著 2017年版
- 显微男科手术学 涂响安,孙祥宙,邓春华 著 2014年版
- 人体寄生虫病基层预防控制丛书 第一分册 食源性寄生虫病 陈家旭 主编 2009年版
- 健康从“心”开始 邹旭 编 2012年版
下载说明
本站资源使用网盘存储,可以一键转存和下载,下载速度一流;本站资源均为RAR/ZIP 格式压缩,为确保资源能够正常使用,需使用【WinRAR】等进行解压;
本站资源解压后格式为PDF的,为保证正常使用,推荐【Adobe Reader 8.0】以上版本进行阅读;
如果您发现文件无法下载,请稍后再次尝试;若依然如此,请到 报错页面 告诉我们。
本站提供的标准文件一般为PDF格式,如果您需要Word版本,可搜索【PDF转换成Word软件】进行转换;
本站资料均为网上收集,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站资料仅供学习交流之用,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正式场合使用,请购买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