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世纪前中国纪历文化源流 以简帛为中心 [孔庆典 著] 2011年版
- 资料名称:10世纪前中国纪历文化源流 以简帛为中心 [孔庆典 著] 2011年版
- 英文名称:
- 文件大小:14.26 MB
- 标准类型:行业图书
- 标准语言:中文版
- 授权形式:免费
- 文件类型:PDF文档
- 下载次数:3236 加入收藏
- 标签:
资料介绍
10世纪前中国纪历文化源流 以简帛为中心
作者:孔庆典 著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纪历方式,即时间的记录方式,它关系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是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及其观念不可或缺的研究资源,更是“传统中国的儒家等文化之外的另一个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孔庆典编著的《10世纪前中国纪历文化源流:以简帛为中心》依托近数十年来大量出现的考古文献和民间社会与民族地区田野调查资料,通过引进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就纪历文化的重要方面作源流式的综合性研究。《10世纪前中国纪历文化源
流》内容上以年、月、日、时等纪历要素为研究范畴,从中发掘、清理了生肖纪年、生肖纪月、星宿纪日、秦汉漏刻制度及时刻安排、上古火历以及数种占卜纪历法等相关内容及其流变,探讨了从各纪历规则中衍发出的选择习俗,并试图通过对各纪历要素的历时性描述来说明整体的共时性特征,于呈现早期中国古代纪历文化的整体面貌的同时,梳理出中国上古历法的一条可能的发展线索。
目 录
《10世纪前中国纪历文化源流》序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的问题与学术意义
第二节对前人成果的评述
第三节本书所使用的资料
第四节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第二章十二生肖纪年研究
第一节问题与学术史
第二节岁阴、岁阳与上古纪年
一、早期文献记载及其研究状况
二、“岁阴”释义与十二生肖
三、“岁阳”释义与阴阳五行
四、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五行纳音与生肖纪年
一、简帛中的五行三合与十二禽
二、突厥历法中的纳音生肖纪年
三、吐蕃文献中的三种生肖纪年
四、小结
第四节生肖纪年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精媚观
一、从十二时兽到十二精媚:南北朝隋唐佛教文献中的十二生肖
二、精媚观念与纪年功能的融合:敦煌出土历日中的十二生肖
第三章十二生肖纪月研究
第一节问题与资料
第二节月阴、月阳与上古纪月
一、早期文献记载及其研究状况
二、“月阴”释义与十二生肖
三、“月阳”释义与阴阳五行
四、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楚帛书纪月研究(上)
一、楚帛书的内容与研究现状
二、楚帛书中的月名与月忌
三、生肖纪月与天象
第四节楚帛书纪月研究(下)
一、十二月图像与六壬十二神
二、十二月畏兽的部分考释
三、小结
第四章二十八宿纪日研究
第一节问题与资料
第二节简帛中的二十八宿纪日法
一、朔宿法
二、二十八宿纪日的天文意义
第三节二十七宿纪日法
一、《二十八宿旁通历》
二、《宿曜经》中的星宿值日
三、日本《宣明历》时期的星宿直日
第四节七元甲子法
一、“七元l甲子法”的配日规则
二、黑水城出土文献中的西夏历书
三、二十八宿纪日的连续性再讨论
四、“七元甲子法”的起源
第五节11-14世纪回鹘人的二十八宿纪日
一、研究对象及文献来源
二、11世纪文献中的朔宿法
三、14世纪回鹘文《七星经》中的二十七宿纪日
四、文化的交融:另一种版本的七元甲子法
第六节一些结论
第五章简帛“日夕表”与秦汉纪时制度
第一节问题与资料
第二节《日书》中所见秦楚“日夕表”
一、秦汉简帛《日书》中的“日夕表"
二、“夕”与“夜”
三、以现代手段推算“日夕表”测量纬度
第三节“日夕表”中的昼夜比值
一、“日夕表”与日长问题
二、两种方位上的解释
第四节“日夕表”所反映的秦汉纪时制度
一、十二时制
二、十六时制
三、秦简中的漏刻制与十六时制
四、从十六时制到十二时制的过渡
五、小结
第五节从“昏时夜祠”到“旦明行事”:论“日夕表”的功用与消亡
一、楚简中的祭祷时间
二、选择夜祷的原因
三、从“昏时夜祠”到“旦明行事”
第六章简帛中的“火历”残余-
第一节问题与资料
第二节由昴星团历法看火历(上)
一、昴星团历法的传统
二、“西陆”与昴星团
第三节由昴星团历法看火历(下)
一、突厥历法中的昴历残余
二、德国内布拉星盘与昴历
第四节秦汉简帛中的“火历”残余
一、“火历”中的“火”星及其确认
二、《日书》“心篇”所反映的火历
三、小议火历是何时被取代的
第五节对一些问题的解释
一、关于甲骨文十二辰中的两个“子”
二、关于“辰”的释义
三、马王堆帛书“月星日”释义
第七章简帛中的其他纪日法
第一节建除十二直纪日法
一、《日书》中的建除记载
二、汉简历书与建除的纪日规则
三、尼雅文书中的生肖一建除纪日
四、回鹘文书中的建除纪日
第二节“戎历日”纪日法
一、周家台秦简《日书》与历谱之关系
二、周家台《日书》中的两种“戎历日”纪日法
三、马王堆帛书“出行占”中的六日纪时周期
四、敦煌出土文书中的六日纪时周期
五、结论与讨论
第八章结语
第一节阴阳的融合:上古中国的两种历法系统
第二节庶民的节律:从抄本到官历的选择习俗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孔庆典 著
出版时间:2011年版
内容简介
纪历方式,即时间的记录方式,它关系到中国古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是理解中国古代社会思想及其观念不可或缺的研究资源,更是“传统中国的儒家等文化之外的另一个主流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孔庆典编著的《10世纪前中国纪历文化源流:以简帛为中心》依托近数十年来大量出现的考古文献和民间社会与民族地区田野调查资料,通过引进新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就纪历文化的重要方面作源流式的综合性研究。《10世纪前中国纪历文化源
流》内容上以年、月、日、时等纪历要素为研究范畴,从中发掘、清理了生肖纪年、生肖纪月、星宿纪日、秦汉漏刻制度及时刻安排、上古火历以及数种占卜纪历法等相关内容及其流变,探讨了从各纪历规则中衍发出的选择习俗,并试图通过对各纪历要素的历时性描述来说明整体的共时性特征,于呈现早期中国古代纪历文化的整体面貌的同时,梳理出中国上古历法的一条可能的发展线索。
目 录
《10世纪前中国纪历文化源流》序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研究的问题与学术意义
第二节对前人成果的评述
第三节本书所使用的资料
第四节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第二章十二生肖纪年研究
第一节问题与学术史
第二节岁阴、岁阳与上古纪年
一、早期文献记载及其研究状况
二、“岁阴”释义与十二生肖
三、“岁阳”释义与阴阳五行
四、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五行纳音与生肖纪年
一、简帛中的五行三合与十二禽
二、突厥历法中的纳音生肖纪年
三、吐蕃文献中的三种生肖纪年
四、小结
第四节生肖纪年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精媚观
一、从十二时兽到十二精媚:南北朝隋唐佛教文献中的十二生肖
二、精媚观念与纪年功能的融合:敦煌出土历日中的十二生肖
第三章十二生肖纪月研究
第一节问题与资料
第二节月阴、月阳与上古纪月
一、早期文献记载及其研究状况
二、“月阴”释义与十二生肖
三、“月阳”释义与阴阳五行
四、小结与讨论
第三节楚帛书纪月研究(上)
一、楚帛书的内容与研究现状
二、楚帛书中的月名与月忌
三、生肖纪月与天象
第四节楚帛书纪月研究(下)
一、十二月图像与六壬十二神
二、十二月畏兽的部分考释
三、小结
第四章二十八宿纪日研究
第一节问题与资料
第二节简帛中的二十八宿纪日法
一、朔宿法
二、二十八宿纪日的天文意义
第三节二十七宿纪日法
一、《二十八宿旁通历》
二、《宿曜经》中的星宿值日
三、日本《宣明历》时期的星宿直日
第四节七元甲子法
一、“七元l甲子法”的配日规则
二、黑水城出土文献中的西夏历书
三、二十八宿纪日的连续性再讨论
四、“七元甲子法”的起源
第五节11-14世纪回鹘人的二十八宿纪日
一、研究对象及文献来源
二、11世纪文献中的朔宿法
三、14世纪回鹘文《七星经》中的二十七宿纪日
四、文化的交融:另一种版本的七元甲子法
第六节一些结论
第五章简帛“日夕表”与秦汉纪时制度
第一节问题与资料
第二节《日书》中所见秦楚“日夕表”
一、秦汉简帛《日书》中的“日夕表"
二、“夕”与“夜”
三、以现代手段推算“日夕表”测量纬度
第三节“日夕表”中的昼夜比值
一、“日夕表”与日长问题
二、两种方位上的解释
第四节“日夕表”所反映的秦汉纪时制度
一、十二时制
二、十六时制
三、秦简中的漏刻制与十六时制
四、从十六时制到十二时制的过渡
五、小结
第五节从“昏时夜祠”到“旦明行事”:论“日夕表”的功用与消亡
一、楚简中的祭祷时间
二、选择夜祷的原因
三、从“昏时夜祠”到“旦明行事”
第六章简帛中的“火历”残余-
第一节问题与资料
第二节由昴星团历法看火历(上)
一、昴星团历法的传统
二、“西陆”与昴星团
第三节由昴星团历法看火历(下)
一、突厥历法中的昴历残余
二、德国内布拉星盘与昴历
第四节秦汉简帛中的“火历”残余
一、“火历”中的“火”星及其确认
二、《日书》“心篇”所反映的火历
三、小议火历是何时被取代的
第五节对一些问题的解释
一、关于甲骨文十二辰中的两个“子”
二、关于“辰”的释义
三、马王堆帛书“月星日”释义
第七章简帛中的其他纪日法
第一节建除十二直纪日法
一、《日书》中的建除记载
二、汉简历书与建除的纪日规则
三、尼雅文书中的生肖一建除纪日
四、回鹘文书中的建除纪日
第二节“戎历日”纪日法
一、周家台秦简《日书》与历谱之关系
二、周家台《日书》中的两种“戎历日”纪日法
三、马王堆帛书“出行占”中的六日纪时周期
四、敦煌出土文书中的六日纪时周期
五、结论与讨论
第八章结语
第一节阴阳的融合:上古中国的两种历法系统
第二节庶民的节律:从抄本到官历的选择习俗
参考文献
后记
相关资料
- 睁大眼睛看世界 声光电磁:猫的眼睛会变吗?(内含38个小实验) (法)菲利浦·纳斯曼(PhilippeNessmann) 著 2016年版
- 诗意星空:画布上的天文学 罗方扬 2021年版
- 增强人类 吕家俊 2022年版
- 院士科普书系 海陆空天显神威 惯性技术纵横谈 丁衡高编著 2000年版
- 火推动着文明 周芳德编著 2017年版
- 中国工程院年鉴 2006 中国工程院办公厅编 2007年版
- 中国科协学科发展研究系列报告 2016-2017资源科学学科发展报告 中国自然资源学会 编著 2018年版
- 睁大眼睛看世界 微观世界:舌头上有什么? (法)沙利纳 泽图恩(CharlineZeitoun) 著 2016年版
- 改变世界的新科技:未来社会将是什么样 陈尤龙 2020年版
- 粒子世界演义 沙振舜 2023年版
下载说明
本站资源使用网盘存储,可以一键转存和下载,下载速度一流;本站资源均为RAR/ZIP 格式压缩,为确保资源能够正常使用,需使用【WinRAR】等进行解压;
本站资源解压后格式为PDF的,为保证正常使用,推荐【Adobe Reader 8.0】以上版本进行阅读;
如果您发现文件无法下载,请稍后再次尝试;若依然如此,请到 报错页面 告诉我们。
本站提供的标准文件一般为PDF格式,如果您需要Word版本,可搜索【PDF转换成Word软件】进行转换;
本站资料均为网上收集,若无意中侵犯了您的版权,请与我们联系;
本站资料仅供学习交流之用,请下载后24小时内删除。正式场合使用,请购买正版;